世界走走文章測試
編按:今年5月,以無黨籍身分參選新北市立委的媒體人李正皓被揭發疑似曾以私密影像威脅前女友,在台灣社群點燃新一波 #MeToo 運動。不少受害者、聲援者以台劇《人選之人》著名台詞「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為口號,自述自己的受害或見證經歷,被點名的加害者遍布政治圈、文化圈、學術圈、演藝圈和教育圈,揭發名單已累積逾70人。
走走特約作者喬瑟芬將在本文中分析:歐美的 #MeToo 運動始於好萊塢,而台灣這波 #MeToo 卻從權力關係複雜的政治圈開始延燒,為什麼台灣這波 #MeToo 運動能引發這麼大的迴響?號稱「亞洲性平燈塔」的台灣,在法制、教育和社會文化方面,對性騷擾、性/別暴力的防治和反應為何失靈?揭發性暴力之後,我們的下一步行動是什麼?
台灣社會過去二十年經歷了婦女運動、同性婚姻立法的洗禮,也迎來了受過性別平等教育的第一代選民,而近年輔大事件的「不要譴責受害者」,和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所引發的社會討論,這些大環境的因素,都為這波 #MeToo 運動鋪墊了一個與過往很不同的機會窗口。
雖仍有無法逃避的選舉因素在其中,但相較過往受害者被更多不信任、訴諸陰謀論的羞辱再次傷害,這波公眾的支持力道是很強烈的。即使在綠營內部,在民進黨中央數次開記者會致歉、表明徹查到底、零容忍的定調之前,支持者早已展開自發性行動。
台灣社會的進步或許緩慢,但一次一步,還是往前了一點點。
為什麼這波 #MeToo 始於政壇?性/別暴力的根源來自權力的濫用
也因為這個最難撼動的領域,首先引爆這波 #MeToo 風暴,這道裂隙也讓其它領域受害者,看到台灣社會確實有所鬆動,有了一絲希望,於是紛紛現身接過火炬,讓這場遲來的 #MeToo 漫延到其它圈層。
性/別暴力從不是單純的性慾,其根源是權力與控制,而是藉由宰制他人,滿足其支配的慾望。賦予行為人這種宰制能力的,是其由性別、地位、社會關係累積出來、不對等的權力位階。
任何場域都有這種濫用自身權力,遂行權勢性侵/性騷擾之事,但政治場域仍有其特殊性。首先,在台灣要成為一個政治工作者,更多仰賴的是人脈間相互推薦。
即使是民進黨這樣從街頭起家的政黨,和後來的新興第三勢力都是如此,同輩間有共同的抗爭記憶,或從學校異議性社團就進入特定派系或政治人物的人才庫,年輕世代則是從野草莓、反媒體壟斷到318學運,一場又一場的社會運動中串連起來,不論是中央黨部的黨公職間,還是地方民意代表的辦公室主任到助理,彼此間往往是學長學弟關係,或曾共享過街頭抗爭的革命情感。
20230525 -民進黨立委參選人李正皓、25日召開「揭開侯友宜施政真相」記者會。(陳思明攝)
這種人際連結的性質與強度,將人與集體的名譽榮辱更深的捆綁在一起,而由人脈網絡決定所屬的信任圈層(派系)來進行資源與利益分配,使權力更加也集中於少數核心成員手上。有沒有這份「人和」,決定了一個幕僚是撐過基層工作者長年低薪、高工時的挑戰,成為管理階層或各級民代的預備軍,還是在一定年紀後不得不考慮生活現實、黯然離開。踏入政治工作,是很難獨善其身的。